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全国四大梅园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又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占地800余亩,地栽梅花近万株,东湖梅园现有梅花品种309个,其中已进行国际登陆的品种有152个。内有妙香国、江南第一枝、花溪、放鹤亭、梅友雕像、冷艳亭等景点,其中妙香国为中国梅文化馆所在地,长年展示包括梅花典籍、名人书画资料在内的梅文化精华。
中国梅花研究中心
东湖磨山梅园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创建于1956年,占地700多亩,有262个梅花品种,5000株梅树,建立了世界上品种最优最全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是梅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另有中国唯一的梅文化馆——一枝春馆。梅花还是武汉的市花。
历史积累
湖北为古楚国腹地和三国演义主战场。根据历史典籍和传说,东湖风景名胜区建设了一批以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景点。行吟阁、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楚城、楚市、楚天台和离骚碑,无不显现楚八百年楚文化的辉煌余博大;刘备郊天坛、武圣庙、卓刀泉让您领略三国文化之精髓。
历史事件
1856年,太平军九位女战士与清军激战,牺牲在东湖边,当地群众把她们合葬于此。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此建墓立碑,成为东湖九女墩景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东湖情有独钟,先后26次来到这里。除中南海外,东湖是他住得最久的地方。一天,他在东湖听涛酒家品尝了武昌的鳊鱼,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句。
在东湖南岸磨山西峰顶上,有一座朱碑亭,是为纪念朱德委员长1954年视察东湖而建的。在朱碑亭凭栏眺望,洲渚纵横,长堤蜿蜒,湖上风光尽收眼底。
东湖还是武汉对外文化交流的胜地。1979年,这里开辟了友谊林。20多年来,先后有日本大分、美国匹兹堡、德国杜伊斯堡、英国曼彻斯特、罗马尼亚加拉茨等武汉姐妹城市的友好使者来到这里,与武汉人民一道,种下了象征团结、友谊、进步的雪松、笔柏、桂花、红枫等树百余株。
历史文化
楚国文化
这里是中国楚文化游览中心。东湖风景区经过50多年的发掘和建设,形成了系统的楚文化旅游景点。
楚城依山傍水耸立在东湖磨山北麓,体现了楚人喜爱居高临水筑城的特点。它是进入东湖楚文化旅游区的第一个景点。
楚市是楚人文化交流、商品交换的场所。青石路面,红漆门柱,黄墙黑瓦,一派楚地风貌。200米长的街市上,店铺林立,游人如织。加上吊脚楼式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
凤是楚国先民的图腾和吉祥物,他们把鹰、鹤、燕、孔雀等许多鸟的美好特征集合起来,创造了他们理想中的神鸟。凤标的净高7.2米,用15.8吨黄铜铸造,两凤站在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华美。
由凤标抬头望去,是磨山第二主峰上巍峨的楚天台。楚天台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按古楚国章华台“层台累榭,三休乃至”的形制而建,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依山傍水,可与江南三大名楼媲美。从凤标登上楚天台要上345级台阶。楚天台内有荆楚文物、工艺品、楚国名人蜡像展,还有编钟乐舞演出。在这里,你一边歇歇脚,一边可以尽情欣赏、体味楚文化浪漫、瑰丽、诡异的风韵。
还有祝融塑像,祝融是楚人的远祖,是传说中的火神。他的职责是观象授时,指导人们生产、收获。这尊雕像体现了楚人崇火、拜日的民俗。
“惟楚有才”组雕,以古楚国八百年风云人物和重要事件为主题,以多种雕塑手法展现了楚国名君、名相、名人的事迹和古楚国的矿冶、纺织、艺术、农耕、战争和日常生活情景,体现了楚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这组雕塑技艺精湛,气势磅礴,是东湖楚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
东湖磨山脚下的离骚碑,用红色岩石砌成,高14.8米,宽8米,比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泰山“御京碑”还要高出1.3米,宽出3米。碑文选用毛泽东青年时代手书的《离骚》全文手迹,字体道劲隽逸,诗书双绝。
三国文化
东湖三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东湖磨山东山头上,史书记载刘备在此祭天。这便是有名的刘备郊天坛。刘备郊天坛被誉为“观日上佳,赏月绝妙,瞰景最全,祈福甚灵”之地。这里还有卓刀泉、曹操庙、鲁肃马冢等三国遗址。
南宋诗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时有诗云:“一围眼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来到清河桥头的烟浪亭,可以寻访古人游踪,体味宁静誉雅致,感悟生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