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风情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风情
江汉路步行街
发布时间:2015-01-13  点击:5105

点击看大图       

 

  江汉路是全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于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百年沧桑江汉

  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于1890年绘制的《武汉城镇合图》上,此段以东为广利巷。清末,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段兴建了不少银行大楼,街道也拓宽至12米,主权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为太平街。

  1906年起,“地皮大王”刘歆生首先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江汉路一带变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民国初年的《汉口竹枝词·歆生路》中描绘当年江汉路的繁华景象:“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

  历史上,江汉路实际上是华人与洋人的分界线。江汉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以及毗邻的大兴路一带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作坊、前店后厂型的食品店。而其临街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汉关轮渡码头迎送客源,营造了江汉路的商业氛围。

  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

 点击看大图 

 

历史沿革

  继1999年9月北京具有700多年历史的王府井和拥有150年历史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相继开街一年后,在2000年9月22日一个黄花满地的季节,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武汉江汉路也以风姿绰约的鹤发童颜迈进了都市步行街的华尔兹。至此,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天津和平路、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武汉江汉路成为中国大都市的“五朵金花”。

点击看大图

 

建筑特色

  1210米的江汉路,最耐看的,是一字排开各种建筑: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人们说,江汉路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从沿江大道看步行街,江汉关、日清银行相峙左右。作为武汉近代标志性建筑,江汉关庄重典雅的的古典风格,从石材的色泽里,从科林斯柱精致的毛莨叶中,浓浓地散发开来。房屋维修的建筑师对它的评价是:一座有生命的庞大艺术品。

  日清洋行却处处显示着端庄恢宏的古罗马风格:冠状穹窿塔楼、厚重的水平檐、横三纵三的立面。柱廊间一泻而下的台阶都是权威,厚实的墙面上每一块麻石都透出凝重,这确是银行的象征。

  紧邻日清洋行的是日信银行,远远看去,两座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相似的建筑造型,相同的麻石砌筑,相承的柱廊节律,宛如一首气势庞大连绵不绝的回旋曲。徜徉在江汉路,台湾银行、上海银行、大清银行用一块块石头建成的楼房,花饰精巧,线型曲美,繁富整饬,堪称奇妙绝伦。 在江汉路步行街还可以领略另一种风格——洋溢着简洁、纯净、线条流畅的现代建筑。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数分别建成于1934、1936年的中国实业银行和四明银行,皆出自建筑大师卢镛标之手。四明银行,1934年建成。整栋楼拔地而起,浅色调、个颀长,就连门窗的用材也均为细细的黑铁杆。中信实业银行底层黑色大理石外墙、中上层褚红色外墙直通尖顶,以48.5米的“高度”在数十年里领高楼之最它是武汉现代派建筑典范,具里程碑意义。

  目光作别沉郁的清灰,江汉路上的房子也有许多彩色的,首屈一指的是上海村里份建筑群,红瓦面、清水墙、辅以木窗白烟囱,一派近代欧洲风光。视角移到街侧,林立相叠的五彩建筑,倒也添了几分商业街的活跃氛围。穿过中山大道,大清银行和中国银行汉口分行把守江汉路与中山大道的十字路口。大清银行大楼建成于1916年,呈四方形,气宇轩昂,古典风格突出。再往前走,国货公司大楼(今璇宫饭店、中心百货)一派欧陆风格。它1928年开工,造型奇特,呈L型。伫立于中百广场,抬起头眺望江汉一路的天空,中百、璇宫饭店与正对面建筑划出了一道算得上是汉口最漂亮的天际线。楼房饰柱,曲形转角,开敞的穹顶塔亭,打破了中式建筑屋顶的平直,显得错落有致。亭子顶端的那根尖锥,颇有一种向上的冲动感,令整座城市似乎处在一种向往蓝天的激情之中。

  江汉路上共有13栋列为历史优秀建筑,其中省级1座、市一级6座、市二级6座。

路标

  江汉路上有两个路标,一个位于江汉关,一个置于江汉四路。两座路标都没有按常规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因为在决策者看来,“路标是抽象的艺术品,对于它的寓意,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设计者还是有自己的构思。

路标一

  江汉关前,以简洁的两个梯形黑色花岗岩体块为基座,一大一小叠加呈梯形状,朴实而厚重,如一座富含宝藏的矿藏,积淀着江汉路一个世纪的历史文化底蕴。四个白色花岗岩紧紧扣住基座,代表着政治、商业、建筑、文化在这里集中体现。

  两个不锈钢立体三角形呈几何状叠加,在空间上构成一个巨大的V字形,代表着胜利与希望。三角形上不规则的裂痕仿佛在娓娓诉说江汉路的历史,并预示江汉路的还将产生前所未有的裂变。

路标二

  位于江汉四路。由三角形灰色大理石为基座,四张沙铜构造、交错叠加的脚板组合而成。

脚板直观地显示出所示路段本身———“步行”商业街。同时也寓意着百年老街江汉路随着城市改革与发展,正在摆脱各种束缚,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国际大都市的舞台,迈向二十一世纪。

点击看大图

 

商业步行街

  2000年2月底,武汉市政府决定将江汉路改建为步行街,将这条百年商业老街改造成一条集精品购物、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商业步行街。步行街于2000年9月22日正式开街。现在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区域之一,江汉路步行街长达1210米,号称是目前中国最长的步行街。

  为充分挖掘百年老商业街的潜力,创建品牌商业街,江汉路步行街路边不再设“路肩”,除金融业、金银珠宝业外,其他商家均拆除卷闸门窗,安装通透落地式玻璃门。除金融业、金银珠宝业外,其他商家均拆除卷闸门窗,安装通透落地式玻璃门,整治、装修营业场所,合理布局店堂,增加灯光照明,装饰店名招牌,使街景与两边店铺落地橱窗连成一体。行人观景、行走、购物有如走进一家“巨型露天商场”。

  江汉路步行街处处体现人本特色,沿途广场、绿地、园林小品、休闲坐凳、背景音乐等一应俱全,逛累了,可以坐下来歇息,如要赶时间,两辆外观新颖、小巧玲珑的电动汽车也可以“随叫随停”地带着客人观光、购物。街面上全程使用电子监控系统,16个摄像机镜头为步行街路面、店面、行人提供24小时的安全服务。1985年底,江汉路步行街地区被国家商业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商业一条街”,2000年,江汉路步行街地区被纳入“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的范围。  

百年大事记

  1906年起,“地皮大王”刘歆生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江汉路一带成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

  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

  上世纪60年代,江汉路迎来新一轮翻修,公司逐渐增多,滋美食品厂、精益眼镜店、南京理发店、星火文具店都开到了江汉路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汉路出现了武汉市最早的夜市。由于晚上生意不错,一些商贩开始租用路边的门面,大白天也开门做生意。

  1995年初,沿街的商铺和部分人大代表提议改造江汉路。2000年1月,新千年的第一个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将江汉路改造成商业步行街,2000年2月,江汉路步行街开工,2000年9月22日,步行街完工开街。

  江汉路集购物、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成为武汉市一张重要的名片。面对中国加入WTO和中部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江汉路步行街将以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气势、更优化的商贸发展环境,确立其在中部商贸制高点的地位;将以其全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世纪江汉路步行街新的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系统,全方位、高质量地满足和服务消费者,打造中部的购物天堂,使之永远成为华中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街”。建立生态文明商业示范街。